中国唯一的单机游戏门户,坚守单机阵地!鼎力支持正版游戏产业,弘扬单机文化!

作者相关作品

精彩推荐

作品正文
《黑与白之神兽岛》(Black & White: Creature Isle)
作者:游侠创作室 人气:
发表于《电脑爱好者》 2002年 第3期
《黑与白之神兽岛》(Black & White: Creature Isle)

    无论从媒体评价、玩家反响,还是市场销量上看,《黑与白》(Black & White)都是这个新兴产业中最璀璨的星光之一。极度真实的道德观和完美的人工智能表现,都没有辜负玩家的期望,3D制作的水平和极强的互动性更是令人叹为观止。游戏方式结合了角色扮演、战略、动作、养成等多种元素,开发者Lionhead Studios公司毫不掩饰对《上帝也疯狂》、《地下城守护者》和《魔毯》等成功游戏的模仿,因为《黑与白》本身是独一无二的。时隔一年,Lionhead Studios推出了他们的第一个官方资料片《黑与白之神兽岛》(Black & White: Creature Isle)。

    不要想当然,以为这个资料片就是增加了一些村庄、村民、宠物或者“上帝”,恰恰相反,《神兽岛》非但没有增加,还去除了许多游戏元素。在神兽岛上没有别的上帝,只有玩家一人,而管理神兽岛的是几个“神兽”,它们组成的“兄弟会”是小岛的主宰。其他的动物想获准进入神兽岛,必须得通过兄弟会的考验,此举是为了保证岛上动物品种的纯良(如果按照Lionhead的法则,会踢足球的才是最好的)。玩家要依靠手中动物的各项技能,争取加入兄弟会,当然也可以随时放弃原来的动物,选择新的物种。

    尽管游戏中依然可以管理村庄和村民,但是《神兽岛》的开发焦点是《黑与白》中的那些动物,几乎所有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这些动物身上,让它们依靠本身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,独立自主地解决神兽岛内发生的所有问题。很可惜,缺少了“上帝”之间的激烈竞争,削弱了众多玩家的游戏乐趣,尤其是那些热衷于《黑与白》中战略部分的玩家,令他们大感失望。

    如同《黑与白》的优良表现,《神兽岛》中20多种动物,每一个都具有强烈的个性。或许玩家感受到的动物个性大多是来自于它们的声音和对话,但事实上开发者设计的动物造型和习惯动作无疑有画龙点睛的作用。不同的动物的外貌和动作看上去都不一样。但是怪癖就感觉比较别扭了,比如美洲豹Pristax,说话时纯正的英国口音,却不时地跳上一段美国街头的霹雳舞。倒不是说现如今在英国就没有这种蠕动身躯、转动脖子的“民间艺术”,可是英国口音就是会让人联想到英国人的保守作风,很难把两者放在一起接受。相比之下,那个沉默寡言的牙买加狒狒Yax就好多了。

    游戏中的挑战项目设计得很不合理,有些甚至脱离了角色的性格特征。游戏最初与母牛Madino的保龄球比赛堪称最令玩家难以忍受的一个,玩家和Madino分别用石块去试图击中一组“保龄球瓶”。难以忍受的这个比赛的节奏之慢,为了表现激烈的竞争场面,开发者运用了过多的镜头切换,非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。反而引起了玩家的反感。

    并非一定要强调保龄球比赛与游戏是多么的格格不入,同样,玩家对与猿猴Jango进行的弹子球比赛以及糖果大地的挑战也颇有微词。如果开发者想要表明上帝和万物一样“游戏人间”,那么就应该花更多心思去设计这些比赛;如果开发者是想表明动物也有玩耍的天性,也应该把这一部分处理得更加完美。从牛蛙公司和MAXIS公司等许多优秀开发者身上都能感受到奇思妙想的创意灵感,欧美人特有的幽默是广受欢迎的,也是无可非议的。然而,开发者在《神兽岛》中将精力都花费在这些华而不实的“创意”上,前作中很有内涵的有关神的性格和道德的探讨荡然无存,“真实性”也大大地被削弱了。

    幸好,除此之外的不少事件还是能够贴合游戏风格的,用以关卡之间的承前启后。比如替村民解除邪恶的诅咒、召集村民帮助北极熊Kula迁移到低温的气候环境、阻止强盗毁坏村庄等等,都具有实际的意义,从中还是能够找到前作中一些理性的思维。当然,也不能过分地贬低《神兽岛》的质量,作为一个资料片,还得存活在前作巨大成功的阴影下面,的确难能可贵。在《黑与白 2》问世之前,《神兽岛》还是可以算是最好的。

评分:

游戏画面:9.0
游戏音效:8.5
操作性:8.5
游戏性:7.5
推荐程度:8.5>